首页 > 资讯 > 前沿热点
前沿热点

经典常用荧光染料——PE/APC/PerCP

2025-10-13 - 青木生物

流式细胞术(Flow Cytometry, FCM)、免疫荧光成像、微球阵列技术、体外诊断等多种领域中,荧光染料是实现细胞标记和信号检测的核心工具。其中PE(藻红蛋白)、APC(别藻蓝蛋白)、及 PerCP(多甲藻黄素-叶绿素蛋白复合物) 是常用的荧光染料,主要用于偶联抗体,实现对细胞表面或胞内分子的特异性检测或定位。

一、R-藻红蛋白(R-Phycoerythrin, R-PE)

R-PE 是流式细胞术中最经典、应用最广泛的荧光染料之一,属于藻胆蛋白(Phycobiliprotein) 家族,其主要的天然来源是红藻。R-PE具有极高的荧光亮度和光稳定性。

1. 天然PE

  • 来源与结构:天然提取主要来自海洋红藻(如 Porphyridium cruentum),核心结构是由 α、β、γ 三个亚基组成的球状蛋白,每个亚基结合多个藻红素(Bilin)发色团(主要是藻红胆素 PEB 和藻尿胆素 PUB),这些发色团是其强荧光的核心来源。
  • 光谱特性:
    • 激发波长(Excitation):主要激发光为 488 nm和 561 nm,适配流式细胞术最常见的激发光源;
    • 发射波长(Emission):最大发射峰约 576 nm(橙黄色荧光),信号可被流式细胞仪的 575/26 nm 等滤光片捕获。

2. PE活化

天然 PE缺乏能与抗体发生稳定共价结合的活性基团(如氨基、羧基、巯基等),无法直接与抗体偶联,需通过化学修饰引入活性基团,从而实现稳定偶联。具体过程可分为两步:​

第一步:PE 活化(引入活性位点)利用化学试剂(如 NHS 酯、马来酰亚胺)对 PE 进行修饰:​

◦ 若用NHS 酯修饰,会在 PE 的赖氨酸残基上引入 “NHS 活性酯基团”,该基团可与抗体赖氨酸的氨基(-NH2)发生酰胺化反应,形成稳定的酰胺键;​  

◦ 若用马来酰亚胺修饰,会在 PE 上引入 “马来酰亚胺基团”,该基团可与抗体还原后暴露的巯基(-SH)发生硫醚化反应,偶联位点更特异(避免影响抗体的抗原结合位点)。​

第二步:活化 PE 与抗体偶联活化后的 PE(如 NHS-PE、Maleimide-PE)可与抗体在特定条件(如 pH 7.2-7.4、室温孵育 1-2 小时)下反应,通过共价键形成 “PE - 抗体偶联物”,且偶联后 PE 的荧光亮度和光谱特性不受影响。

  1. 性能优势
    • 荧光亮度极高:比传统小分子染料(如 FITC)亮 20-30 倍,适合检测低表达抗原(如某些细胞因子受体、少量表达的表面分子);
    • 光稳定性强:不易发生光漂白,可长时间检测或用于高功率激光下的实验;
    • 水溶性好:与抗体偶联后不易聚集,保证标记效率和检测重复性。
  2. 主要应用

PE 是流式实验中的 “通用型染料”,几乎覆盖所有需要高亮度标记的场景:

    • 基础细胞表型分析:最常用于标记免疫细胞表面分子,如 T 细胞(CD3-PE)、B 细胞(CD19-PE)、NK 细胞(CD56-PE)等,尤其适合低表达抗原(如 CD25、CD127)的检测;
    • 多色流式实验:因激发波长兼容 488 nm、发射不与 FITC(525 nm)/PerCP(675 nm)重叠,常作为多色 panel(如 4-6 色)中的 “中亮度通道”,与 FITC(低亮度)、APC(高亮度)搭配使用;
    • 功能细胞检测:如细胞凋亡(Annexin V-PE)、细胞增殖(CFSE 与 PE 通道区分)、细胞因子(IFN-γ-PE)等;
    • 临床诊断:用于白血病 / 淋巴瘤免疫分型、免疫功能评估(如 T 细胞亚群 CD4-PE/CD8-PE)。

二、藻蓝蛋白(Allophycocyanin, APC)

APC 与 PE 同属藻胆蛋白,是流式细胞术中亮度最高的染料之一,因发射红光、光谱干扰少,成为多色流式的 “核心高亮度通道”。

1. 天然APC

  • 来源与结构:提取自蓝藻(如 Spirulina platensis),结构为 α、β 亚基组成的二聚体,每个亚基结合 藻蓝胆素(PCB)发色团,发色团数量多于 PE,因此荧光亮度更高;
  • 光谱特性:
    • 激发波长:主要激发光为 633 nm或 594 nm;
    • 发射波长:最大发射峰约 660 nm(红光),信号可被 660/20 nm 滤光片捕获。
  1. 交联 APC(Cross-linked APC, clAPC)

clAPC 是 APC 的化学修饰形式,通过 “交联剂” 将 APC 分子连接成多聚体(如二聚体、三聚体),核心目的是进一步提升荧光亮度,用于检测 “极低表达” 或 “极稀有靶点”。

  • 修饰原理:利用交联剂(如戊二醛、BS3)将多个 APC 单体的氨基(赖氨酸残基)交联,形成 APC 多聚体(clAPC);
  • 特性变化:
    • 荧光亮度:比单体 APC 亮 2-3 倍(因多聚体含更多 PCB 发色团,可吸收更多激发光并发射更强荧光);
    • 光谱特性:激发(633 nm)和发射(660 nm)波长与单体 APC 基本一致,仅荧光强度提升;
    • 稳定性:交联后分子结构更稳定,抗蛋白酶降解能力增强,但水溶性略有下降(需优化偶联工艺避免聚集)。
  1. APC活化

无论是天然 APC 单体,还是经交联形成的 clAPC 多聚体,其分子结构均缺乏能与抗体稳定结合的高活性基团,需通过化学修饰引入活性位点,才能实现与抗体的共价连接。

活化的本质是通过化学修饰,为两种染料引入能与抗体反应的活性基团,具体作用机制完全一致:​

 • 引入活性位点:无论是天然 APC 还是 clAPC,均需通过 NHS 酯(如 Sulfo-NHS)或马来酰亚胺(如 Sulfo-SMCC)修饰,分别引入能与抗体氨基结合的 NHS 活性酯基团,或与抗体巯基结合的马来酰亚胺基团;​  

• 保证连接稳定性:活性基团与抗体反应形成的共价键(酰胺键、硫醚键),可避免实验中染料从抗体上脱落,确保流式检测时荧光信号稳定(天然 APC 活化后形成 “APC - 抗体” 偶联物,clAPC 活化后形成 “clAPC - 抗体” 偶联物,二者均依赖共价键实现稳定连接)。

  1. 性能优势
    • 荧光亮度极高:比 PE 亮 1.5-2 倍,是检测极低表达抗原(如干细胞表面标志物、稀有细胞亚群分子)的首选;
    • 光谱干扰少:发射波长在红光区,与 FITC(525 nm)、PE(575 nm)、PerCP(675 nm)的重叠度极低,适合多色流式(如 6-10 色);
    • 稳定性好:虽略逊于 PE,但仍远优于小分子染料,适合长时间实验。
  2.  主要应用

APC 因高亮度和低干扰,是多色流式的 “主力染料”:

    • 稀有细胞检测:如循环肿瘤细胞(CTCs,标记 EpCAM-APC)、造血干细胞(CD34-APC)、调节性 T 细胞(Treg,CD127-APC,因 CD127 在 Treg 上低表达);
    • 高复杂度多色实验:在 8-12 色流式 panel 中,APC 常作为 “高亮度通道”,与 PE-Cy7(785 nm)、APC-Cy7(785 nm)等远红染料搭配,减少光谱重叠;
    • 功能检测:如细胞因子检测(IL-4-APC、TNF-α-APC)、细胞凋亡(7-AAD 与 APC 通道区分,7-AAD 发射 670 nm,与 APC 轻微重叠,需补偿);
    • 临床与科研通用:从基础免疫分型(如 CD45-APC 作为白细胞通用标记)到临床疾病诊断(如淋巴瘤免疫分型)均广泛应用。

三、多甲藻黄素 - 叶绿素蛋白复合物(Peridinin-Chlorophyll-Protein Complex, PerCP)

PerCP 是一种从甲藻(如 Amphidinium carterae)中提取的天然色素复合物,因发射远红光、光谱独特,主要用于多色流式的 “补偿通道” 或 “高表达抗原标记”。

1. 基础背景

  • 来源与结构:由多甲藻黄素(Peridinin,一种类胡萝卜素)、叶绿素 a(Chlorophyll a)和蛋白质组成的复合物,核心是 Peridinin 吸收光后将能量传递给叶绿素 a,最终由叶绿素 a 发射荧光;
  • 光谱特性:
    • 激发波长:主要激发光为 488 nm,与 FITC、PE 共享激发光源;
    • 发射波长:最大发射峰约 675 nm(远红光),信号可被 670/30 nm 滤光片捕获。
  1. 性能优势与局限:
    • 优势:发射波长在远红光区,与 FITC(525 nm)、PE(576 nm)的光谱重叠极少,适合多色搭配;
    • 局限:
      • 荧光亮度低:仅为 PE 的 1/5-1/10,远低于 APC,不适合低表达抗原;
      • 光稳定性差:易发生光漂白,需快速检测,不适合长时间实验;
      • 易聚集:与抗体偶联后易形成聚集体,可能导致非特异性染色。

3. 主要应用

PerCP 因亮度低、光谱独特,应用场景相对局限,主要用于高表达抗原标记和多色补偿:

  • 高表达抗原的多色标记:仅用于标记 “极高表达” 的分子(如白细胞通用标志物 CD45-PerCP、T 细胞标记 CD3-PerCP),因高表达可弥补亮度不足的问题;
  • 多色流式的补偿调节:在 4-6 色实验中,PerCP 常作为 “远红通道”,与 FITC(绿)、PE(橙)、APC(红)搭配,减少各通道间的光谱重叠(如 PerCP 与 APC 发射波长接近,需轻微补偿,但与 PE 无重叠);
  • 替代方案对比:因亮度和稳定性不足,PerCP 逐渐被 PerCP-Cy5.5(PerCP 与 Cy5.5 串联,亮度提升 3-5 倍,发射 710 nm)取代,目前仅在传统实验或低成本需求中使用。

 

以上三种荧光染料综合来讲:

  • 天然染料(PE/APC/PerCP) 是直接用于检测的 “基础工具”,亮度和光谱决定其应用场景(PE 通用、APC 高亮度、PerCP 远红);
  • 活化修饰(活化 PE / 活化 APC) 是 “原料工具”,用于制备标记抗体,服务于定制化实验;
  • 交联修饰(clAPC) 是 “增强工具”,通过多聚化提升亮度,满足极致检测需求。

在实际实验中,需根据抗原表达水平、激发光源、多色搭配需求选择合适的染料,例如:低表达抗原选 APC/clAPC,高表达抗原选 PerCP,通用场景选 PE。

 

Home Algae Biotech(鴻藻生技股份有限公司)是一家国立海洋大学技术支持,坐落于中国台湾北部临海的藻类应用技术开发公司,于2020 年获科技部「新型态产学研链结—价值创造计划」研究经费补助,拥有自己的藻类种原库及规模养殖系统。团队成员专精于海藻选种、育种与规模养殖技术,后端富有蛋白质活性成分纯化萃取、抗体接合,及保健品开发等研发能量,生产流程取得 ISO9001 质量管理系统认证。

公司主产品「天然荧光标记蛋白」为现代生物医学研究及临床领域,如细胞观测、细胞分选(例:循环肿瘤细胞检测 (CTC)、细胞治疗)所不可或缺的试剂,其次,公司所生产之藻类萃取原料完成国际化妆品命名协会 (INCI) 登录,经工研院原料安全及功效测试报告支持,为美妆保养、保健营养品产业中越渐热门的配方选择。公司现为台湾抗体协会、英国 Pivotal Scientific Limited PSL Alliance 生技联盟成员。

 

主要提供:

Purified R-Phycoerythrin (R-PE)  (Cat#HA201)

Activated R-Phycoerythrin (Activated R-PE) (Cat#HA202)

Purified Allophycocyanin (APC) (Cat#HA203)

Crosslinked Allophycocyanin (CL-APC) (Cat#HA204E)

Peridinin-Chlorophyll-protein (PerCP) (Cat#HA206)